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机床大国。在消费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排名世界**之后,2009年和2010年,产值也成为世界**,超过了德国和日本。在业界和国外同行的眼中,新崛起的中国机床行业有着怎样的形象?他们对于这数个**,又作何评价?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7项数控系统、17项功能部件及关键部件。并将此与重点开发的8大类57种主机产品并列,足见专项对功能部件行业的重视。 而在十二五机床行业发展规划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推进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也坦言,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是目前机床行业产业结构的两大短板。因此,下一步行业的工作重点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有机结合。在这点上,有些企业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如华中数控与北京**机床厂、大连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以数控系统产品技术入股,组建了多家公司。 和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国数控系统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次展会上记者也看到不少样机配备的是国产数控系统。尽管如此,一些主机厂还是表示,国产系统也不错,但是稳定性还是有待提高。同时,在国内一些主流主机厂的数控系统以及功能部件购置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多为西门子、发那科的身影。据了解,北京**机床厂每年要从发那科进口230套系统,从西门子进口50套系统。 差距缩小了吗? 在你认为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的差距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的调查中,认为有不同程度缩小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近70.其中,认为差距缩小了不少的受访者占17.5,认为差距缩小了一些的占50.这表明国产机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的确与国外产品缩小了差距,这一点已经得到行业人士的共识。 在展会现场,一位供职国外数控系统公司的人士就对记者表示,以他多年从事数控系统销售及对这个细分行业的了解,他个人认为现在国产数控系统与国外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 国家政策扶持效果如何? 国产机床与国外产品之间,差距究竟在哪里? 本次调查报告显示,中外机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机床内部电、气、控等配置(16.5)。这一调查结果基本和业内专家们的看法相吻合,他们在多年前就反复强调中外产品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并列举了以上这些要素,同时呼吁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的这些参数,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缩小差距,赶超世界先进同行的步伐中,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给予机床行业的支持相当有力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装备制造行业开始重点关注,2009年启动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名列其中。整个专项规划投资221亿元,其中中央直接投资100亿元。从2009年情况来看,专项总经费72亿元,课题194个项目。执行两年以来,成绩斐然。 在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调查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达69.4.这表明业界对国家支持以及专项的认可。 不过对于具体执行,受访者提出了多项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验收手段应该更加严格(38.0),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化(29.8),申报的信息应该更加公开化(28.7)。有专家指出,专项的开展,实际上是国家、地方、企业三方联合的一个投资,其中国家和地方所占的比例要更大一些。既然是投资项目,就需要有相应的投资效益。专项的验收,就是论证投资效益的一个过程,其结果公正与否,关乎对投资者的责任、项目的正常开展,以及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专项是否具有示范效应,推广价值如何,以及专项成果何时产业化,是目前业界*为关注的问题。 调查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另一份针对国外展商的调查表中,对中国的扶持政策对外商企业是否产生影响这个问题,近半(46)的受访外商认为,中国的相关扶持政策并不会影响其在华市场的投资与发展。近两年,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很多企业也在专项的实施中深受其益。作为国际竞争对手的外商的回答,却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看待这些支持与优惠。国家的支持是不是行业发展的全部,行业发展的路径能否更加多元化?如果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许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 国产功能部件如何缩小差距? 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作为机床大国的中国,并没有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这30的受访者细分为三个层次:认为差距不明显的占15.6,认为差距加大了一些的占14.4,认为差距加大了很多的占2.5.尽管在这次调查中持类似看法的人只是少数,但这种观点在某些细分行业和产品领域,却不乏数据支持与实例论证。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并比历史*高记录的2008年还增长了27.8.从2000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缩小逆差,扩大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振兴机床乃至装备行业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机床行业2010年进口出现反弹行情,让我们深感国外产品强大的市场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