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在实体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中国制造面对内忧外患,如何保持和提升竞争力更是关系到实体经济、就业等方方面面。
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对内方面,面临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结构性调整等带来的下行压力;对外方面,在大环境不景气,美国日本等国也先后提出制造回归和再工业化的政策方向,缓解本国经济和就业问题。这背后不仅有大力度的投资支持,也有一揽子对内外的政策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如何来发展我们中国的高端制造?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人才和品牌。现在已经到了产业倒逼企业实现自我升级的关键时刻。罗百辉认为,对于海外有潜力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将更加重视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本土的研发、员工的发展和品牌的可持续性。
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已经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仍未摆脱产品多为中低端、高端设备大量进口、核心技术自给率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困惑。
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在其整体价值链中,品牌拥有者和产品研发设计者获取主要利润,其次是芯片和关键零部件的提供者,代工生产只占很小的比重。
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经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7.54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6612.0亿美元,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滑17.4个百分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近期受欧美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全行业销售收入增幅正在放缓。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即只有制造,缺乏知识产权,这会造成整个产业发展没有后劲,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
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后果则是企业利润偏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事实上,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只有26.5,发达国家则为35~40。我国工业销售利润率只有6,其中钢铁行业不到3,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54。
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0.69,而国外大公司一般都在2~3以上,新兴产业则在10~15。我国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一些关键技术、元器件、零部件甚至成套设备等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今后要推动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正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和提升的方向。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之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宣称未来20年将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美国由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转变,绝不是简单回归美国制造,而是为了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在这一背景下,今后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强力竞争,而且欧美公司的大肆扩张还有可能威胁到我国产业和信息安全。
三星电子是全球着名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其巨额研发投入是支撑2011年销售额超过1400亿美元的坚实后盾。去年三星电子研发投入约为9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微软。在全球研发投入前20强企业当中,中国仅有华为入围。
无独有偶,爱立信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对制造业的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也概括为四个词:人才、产品供应链、技术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人力永远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雷夫约翰森认为更高效的方法不仅仅是要去追逐那些低成本的地区,而是要追求高效率,把劳动生产率提高25,而不只专注于低成本。
中国制造业中实体经济追逐资本市场,辅业盖过主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对此,雷夫约翰森认为,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人口红利的中后期,任何一家大的制造公司在地理上实现继续扩张都会很难,所以这些大公司下一阶段发展这种有竞争力的辅业,甚至在公司内部形成新的创业小组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多元化将会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新的趋势,当然这需要非常高质量的供应链支持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