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附件产业网

资讯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

经济导刊 2019-05-21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

1.改革红利

40年来机床工业的改革进程,可以以1992年为界,大致划分为两个不同阶段。**阶段(1978—1992)的改革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在宏观层面上,渐次退出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在微观层面上,以搞活国营企业为目标,逐步赋予企业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推动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和十五大(1997年9月),又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自1993年至今,机床工业在宏观层面的改革是,彻底放弃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企业微观层面上,则深入到“抓大放小”,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层面。

2.开放红利

回顾机床工业40年来的开放过程,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对外开放**阶段(1978-2001)的主要特征是“引进来”。机床工业重点骨干企业不仅纷纷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以提高自身关键环节工艺保障能力,而且广泛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引进,以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据统计,1980-1995年,机床工业共实施技术引进合作项目300余项,机床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多数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中国加入WTO后,机床工业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200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除了发达国家机床制造企业纷纷来华投资设厂外,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众多机床企业主动走出####,到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并购。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18家机床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项目25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大连机床集团并购美国英格索尔公司(Ingersoll)生产系统和曲轴项目、沈阳机床集团并购德国希斯公司(SCHIESS)项目、北京**机床厂并购德国瓦德利希·科堡公司(Waldrich-Coburg)项目等等。

海外并购进一步密切了机床工业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融合,培养和锻炼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机床产业新格局。近年来,为数不少的机床企业还直接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少数企业更是在国外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从而把技术引进与合作提高到了新的层次。

3.发展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为机床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强有力地拉动了机床工业的快速发展。

机床工业属于生产资料供应部门,其发展直接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机床工业的发展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函数,投资增长,机床必然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快,则机床增速也相应加快,反之亦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为631683.96亿元,为1981年(711.10亿元)的888倍,36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93615.67亿元,为1995年(3827.26亿元)的50倍,2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9.5%。2016年设备工器具购置固定资产投资为111869.26亿元,为2000年5846.72亿元的19倍,16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20.3%。

可见近40年来,无论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的高水平。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我国在200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大机床消费国,中国机床市场消费额在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曾一度达到近40%,至今继续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

4.人口红利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后来者,中国机床工业在产品技术、质量和企业效率方面长期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机床工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和服务,而支撑上述两大优势的主要因素是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增长,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机床工业也不例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机床工业国有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大致相当于同期日本同行业企业的1/35至1/30,中国企业的人均劳动力成本大致相当于日本企业的1/30至1/25,即日本企业为1名员工所支付的成本大致相当于中国企业为25-30名员工支付的成本之和,差距十分悬殊。

上述对比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正是由于中国企业具有突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才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的劣势,使得当时的中国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勉强支撑。

自本世纪初以来,上述情况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通过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转型,内部管理升级和技术改造等综合措施,中国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增长率明显高于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 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充足。 很明显,这是劳动力资源的背景,机床工业在本世纪初开始高速增长,即人口红利。

相关推荐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