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嘉宾:黄瓯1971年3月出生,汉族,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工学硕士,教授级##工程师。1996年3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等职务。2016年10月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分管研究室、政策法规、装备、航空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办工作。
2018年5月7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长应勇就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提出四点要求,即树标志、建集群、抓项目、聚人才,要把大飞机项目建设成为上海四大品牌、五个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7天后,5月1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第六届上海航展上正式发布《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计划》),这是上海**次发布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近日,《大飞机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黄瓯,深度解读《计划》总体思路和相关政策。
聚焦大飞机,6项重点举措保驾护航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更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头始终的牵挂。***总书记高度关注大飞机事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5月23日更是亲临大飞机研制一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可以说是《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酝酿、发布到实施的根本遵循。在位于世博村路300号的办公室接受《大飞机报》记者专访时,黄瓯开宗明义地阐释了《计划》的源起。当前,上海正按中央要求,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航空产业是其中的关键抓手之一。
据悉,《计划》聚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拓展航空制造产业链;补弱固强,促进航空制造产业链本地化;构建支撑平台,提升航空制造业集聚发展能力;依托适航审定中心、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推动航空产业主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开展适航认证。
黄瓯认为,《计划》重点从六个方面为上海市的民用航空产业保驾护航:
一是发挥上海市推进大型客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充分利用首台套、工业强基、新材料首批次等专项政策,加大产业政策对本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支持重点企业引进各类####人才,支持将航空产业人才列入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方向。
四是围绕航空龙头企业,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统筹重点园区空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航空产业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级。
五是形成多元投资格局,推动政策性银行多方联合设立百亿级规模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带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多元化社会资本进入。
六是借助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平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发展监管模式,简化高技术航空产品、技术进口,以及国产民机出口的审批、清关程序。
这一系列的举措,概括起来就是,要在上海为大飞机的发展壮大打造一个更好的产业环境。
黄瓯
小目标定了,3年达到500亿元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而据记者了解,2017年上海航空制造业的总产值在200多亿元。3年要实现翻跟头式发展,黄瓯对《大飞机报》记者说:我们对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比如ARJ21到2021年要力争交付100架。《三年行动计划》的努力,再加上跟随商飞产能扩张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2020年要达到500亿元目标,我们认为还是切合产业发展实际的。何况,500亿也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以上海汽车作参考,去年总产值就已经达到7000多亿元。
而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黄瓯也已经了然于胸。他认为,主要的困难有三点:**,在航空产业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应对。第二,国内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建立尚需时日。第三,在大飞机形成量产之前,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特别是主制造商对各类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大。
我们对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黄瓯
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大飞机一起砥砺前行
产业发展首要是培养、吸引人才。近几个月,一场人才争夺的大战在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展开。《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制造业人才加强引进和培养。针对人才这个热点问题,黄瓯提出了他的看法。
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需要靠政府、企业、院校等共同努力,来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黄瓯说,大飞机是朝阳产业,也是国家重大战略,举国期盼、举世关注,这是一份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从长远看,民用航空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回报率前低后高的产业。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当前的产值贡献也不是**指标。民用航空产业对于基础科学、新材料、装备制造、微电子、军民融合等都有巨大拉动力。国际公认的航空工业投入产出比1:10,就业带动比为1:12。上海市经信委更看重的是,大飞机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看重的是中国商飞对上海制造、中国制造的综合实力的巨大贡献。
如果我们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当前暂时的、战术上的困难都不足以构成障碍。我相信中国商飞有足够的战略定力砥砺前行,我们上海市经信委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长期支持大飞机事业。
黄瓯
大飞机在上海走向成功,这是历史的选择
上海的航空制造产业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产业积淀。
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航空制造有着长达四五十年的交集。
黄瓯则把上海航空制造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个阶段,运十研制。1970年8月,运十起步落沪。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飞。因为有过运十,所以中国一直有制造大飞机的梦想;因为有过运十,所以国际航空工业界一直对中国另眼相看;因为有过运十,所以我们从不怀疑用自己的力量能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黄瓯说。
第二个阶段,麦道合作项目。黄瓯认为,用历史的眼光回头看,麦道合作项目对中国的航空产业有三大贡献,一是为中国航空工业培养了一批懂得发达国家质量保障体系的工程师,二是对中国适航、航空融资租赁两个体系的启蒙。让我们认识到军民航空之间的差异,学习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规律,开始用市场的方式组织、发展航空产业。三是为中国航空工业了解世界先进航空的技术和管理,打开了**道大门。
第三个阶段,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落户上海,中国商飞公司在浦江之畔起航。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商飞公司基本能力已经形成,核心能力加快建设,核心竞争力正在培育。
中国的大飞机,一定能够在上海从技术成功,走向商业成功,这也是历史的选择。
黄瓯
工匠精神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上海制造曾经是中国制造的一块金字招牌。150多年的近代工业史,让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早、设厂*多、投资规模*大的城市。##自行车、凤凰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手表曾几何时,一个个响当当的上海品牌占据了中国制造的半壁江山。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深,全国各地加快发展,这些老字号慢慢地风光不再。
进入新时代,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上海提出要着力发展高端制造,重新擦亮金字招牌。黄瓯认为,工匠精神不可缺少,特别是在航空制造业,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技术和管理创新。
工匠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不论是工程师、技术工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工匠精神。
大飞机是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系统,一架大飞机动辄由数百万零部件组成。不但科研攻关难、组装制造难,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在所有的产品里要求*高的。这就要求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必须精益求精。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在某一方面有所懈怠,对产品、企业甚至产业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黄瓯认为,除了政策支持外,各个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同时,也要把这些创新、创意转化成市场能够接受的高品质的产品。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工匠精神说到底,就一句话,那就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我认为,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让上海航空制造业从技术成功走向商业成功的基础。
黄瓯
希望大飞机成为上海制造代表作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机场圆满首飞。
2017年9月29日,中俄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发布Logo,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
2018年5月28日,第12架ARJ21新支线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完成**次飞行。
总装下线、首飞、交付,中国大飞机迈出的每一个扎实的脚印,都是上海这座大都市向高端制造业进军的强劲脉动。
C919首飞时,我也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么一个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册的时刻,我感到非常振奋,也非常自豪。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1年多,被问及亲历C919首飞的感受时,黄瓯仍然记得每一个细节,我在现场*大的感受是,在我们这一代航空人的努力下,中国制造终于有机会站到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这一刻,我毕生难忘。
当下,ARJ21新支线飞机即将量产, C919大型客机已进入取证阶段,CR929宽体客机也已开始研制。黄瓯认为,大飞机加快市场化和产能扩张的进程,必将对国家的新材料、微电子、军民融合、先进装备制造、计算机、增材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且强大的牵引作用,也给传统制造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市场机遇。
大飞机在上海孕育,在上海成长,在上海起飞。我们希望,中国商飞发挥龙头作用,和上海乃至长三角一同打造***的民用航空制造业集群,推动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希望,国产大飞机能够成为上海制造的代表作,成为中国新的国家名片。
黄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