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市正式发布了《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以下简称《创新指南》)。《创新指南》指出,要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合理布局,集中精力重点拓展具有大连特色,并且在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增长都有较大潜力的领域,加快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型产业,积极推动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是大连市战略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创新指南》指出,要利用软件外包奠定的人才技术及装备制造能力,吸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速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围绕大连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应用示范,推进相关技术与不同行业的融合渗透。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创新模型和算法、认知系统软件及末端感知和执行设备,实现性能可逐渐逼近人类的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力争在跨媒体感知和认知智能、人机混合智能、面向大数据的群体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取得若干突破。提前规划布局类脑计算与智能等创新方向,初步形成研发基础。建设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开放式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先导型产业
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重点布局研发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催化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利用软件外包奠定的人才基础及装备制造的能力,在移动动力系统、机器仿生、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及基础部件等方面,进行科研及生产的布局和推动。
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领域,利用大连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化工进行系统性、科研与生产一体化、产业链式的精准布局和推动。
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利用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形成的优势,确定储能、核能、风能、氢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装备等重点方向,进行系统性、科研与生产一体化、产业链式的精准布局和推动。
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利用高校、制药企业的优势,在生命健康研发和生产以及服务领域精准布局和推动,重点研发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在现代农业产业领域,利用大连在农业经济作物、水产品育苗等方面已有优势和当前农业科技的进步,在生物育种、高效种养殖、食品加工及保鲜、海洋农业等重点领域作精准布局和推动。
● 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交通、节能环保、文化与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业等其它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集成电路领域,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龙头,制造、封装测试、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快速壮大集成电路产业。
在新材料领域,围绕重点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加快新材料技术突破和应用。
在交通装备领域,加快时速160-200公里动力集中式动车和时速160公里城际列车等的研发。
在节能环保领域,以提供重大环境问题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和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提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水平。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推动大连***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影视媒体融合服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新业态。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高端化发展。
● 加快实施军民融合创新工程
加快推进大连市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国内军工集团、军工科研院所、重点军工配套企业以及其他国家**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合作,支持在连组建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支持大连理工大学等组建军民融合研究院,与大连市重点发展的未来型、先导型产业有机融合,在人工智能、船舶和海洋工程、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搭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研制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支持大连市军民融合创新联盟建设,构建军、政、企、学、研、服六位一体的军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创新指南》还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重点推进、开放发展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育创新载体、强化研发支撑、促进成果转化和汇聚创新人才等五项推进措施,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0项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400项,形成创新产品600项。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各类中小微科技企业1.5万家以上。形成若干规格高、配套全、效益好的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