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钳工成长为企业####,带领企业一班人从小作坊一步步壮大,发展成为长江以北*大玻璃模具生产企业,并成功在石交所挂牌上市。黄骅市荣泰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峰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玻璃器皿对模具要求很高,看这个水杯,它的生产企业用的就是荣泰提供的模具。对黄骅市荣泰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峰的采访,从茶台上的一个杯子开始。
1986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张胜峰兄弟俩加入了创业大军,建起一家模具小厂。虽然只是个做模具的小作坊,可这里就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张胜峰也由此开始了钳工学徒生活。从那时开始,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技术岗位,直到他成为这家上市企业的####。
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使张胜峰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掌握了创新这一核心力量,方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
2009年,因市场对日用玻璃的需求大幅增加,荣泰模具的订单激增,可是张胜峰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现有的产能无法消化新增的订单。在现有设备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张胜峰与工人、车间主任讨论改进方案。经过研究,他们对原有工种进行重要排序,并逐个提升优化每个环节的功能。
铣凤槽是模具生产线上的关键部件,过去1台普通卧铣机床加工1个初型模用时60至70分钟。张胜峰带领团队利用数控技术,对铣凤槽进行改良,由普通铣床加工改为数控专机加工,实现散热槽自动化加工。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一台设备加工一个初型模用时减少10至15分钟,加工速度提高了4到6倍。改良后的生产线就是单元式模具生产线,当优化方案有了雏形时,张胜峰当即拍板立项,让这一技改项目得到了快速实施,荣泰模具的产能提高了3倍以上,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
2016年是荣泰模具大跨步发展的一年。张胜峰酝酿多年的精密模具技改项目得到实施,他把多年的发展经验和行业先进理念都倾注于这一技改项目中。喷涂车间的加热设备,是模具生产*后一道重要环节,决定了成品*后的模样。当时行业内普遍应用的是箱式电炉,耗电量大且加热精确度差。张胜峰决定首先解决这一病灶。他带领技术团队一遍一遍实验,但始终不能成功。张胜峰意识到,要达到预想效果还得靠知识、靠科学。他和技术骨干们研究了一份新设备的初步设计方案,委托专业机构量身订制并终于研制成功。*终,新型加热设备付诸生产,无论是从节能方面还是温度控制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张胜峰说,仅电费一项,一年下来就能节省七八万元。
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不懂得创新的企业早晚会被市场淘汰。这是张胜峰经常说的一句话。也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无论是谁,只要有好点子提出来,就可以参与公司的研发。生产车间的李长友就是个爱琢磨事儿的人。张胜峰说,玻璃模具初型模的外皮散热槽老工艺加工效率低下,加工一副模具需要40分钟。为了提高效率,李长友带头搞研发,多次试验后,玻璃模具初型模散热效率大幅度提高,仅需5分钟便可加工完成一套产品,这样的小研发为企业创造了更大效益。当然,对于这些主动为企业着想的员工,张胜峰年底都会兑现金额不等的红包,以此表达对员工的认可与感谢。
对待研发投入,张胜峰从不吝啬。2013年至今,荣泰模具投入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了1600万元,获得17项专利,研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多达20余项。为进一步优化生产线,张胜峰还不断引进业内先进设备,仅2015年至2016年,荣泰模具就在设备更新换代上投资3000余万元。
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让荣泰模具的生产加工工艺达到了中国玻璃模具行业的**水平。去年,荣泰模具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认定为长江以北*大的玻璃模具生产企业。
(原标题:掌握核心力量方能赢得市场黄骅市荣泰模具董事长张胜峰的创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