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家电市场,海尔、美的与格力的名字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业务线,均涉足白电、厨电、小家电产业,在企业规模和营收能力上也不相上下。
但随着互联网及电商对传统家电产业的升级改造,三家公司都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都在以家电业务为基础,尝试进入盈利能力更高或业务范围更广的新领域。既有交叉,又有特立独行之处。
近日,海尔选择在上海*高的建筑上海中心召开了一场以品牌为主题的发布会。
海尔
海尔对外宣称,目前在全球已经形成六大品牌体系,分别为GEA、卡萨帝、海尔、AQUA和FPA、统帅。这些品牌可以覆盖全球160个国家。
不仅如此,这家很早便尝试出海的公司在全球有108个制造工厂,其中54个在海外,有66个营销中心,10个研发中心,它们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支持海尔全球化的品牌落地。
具体到六大品牌的定位,其中GEA和斐雪派克、原三洋旗下的AQUA以及卡萨帝定位于高端用户,海尔代表中国大众消费,统帅则面向年轻人。但海尔拥有的旗下品牌并不止于六个,像GEA品牌下还有很多子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体系。
GE的中文全称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于1892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也是世界上*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在GE庞大的业务线中,尽管家电业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占据着美国20%左右的家电市场。
收购GE的家电业务,意味着连带获取其拥有的全球市场,以及在美国5个州的9家工厂。包括伊莱克斯、美的等都曾加入到GEA的收购战中,该标的的价码也是水涨船高,但*终的获胜者属于海尔。
2016年1月15日,青岛海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拿下GE家电业务,希望借助GEA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在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真正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要知道海尔早在1999年便在美国设立工厂,但与惠而浦、伊莱克斯和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海尔的品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GEA的品牌地位仅次于惠而浦,这无疑可以帮助海尔快速拓展北美市场。
在财务方面,GEA的加入也让海尔的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岛海尔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自去年6月6日合并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至去年9月底,GEA贡献的收入为143.5亿元,净利则贡献了3.17亿元。相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家电市场而言,GEA为海尔带来了一份不错的外来收入。
但海尔也在计划着用GEA这样的高端品牌来反哺国内市场。
在3月9日-11日的AWE展会上,海尔特地在10000平方米的N1馆内设立了GEA展区,展示了很多成套的GEA家电。这是GEA归属海尔旗下后,在中国市场的##亮相。海尔方面还表示,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岛建立体验中心,并通过零售、商业和工程建材渠道推广GEA家电产品。
成立于1930年的斐雪派克是海尔收购的另一个国际性家电品牌。2012年11月6日,海尔宣布成功收购斐雪派克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共持有斐雪派克至少90%股份,规模为9.27亿新西兰元。
斐雪派克的历史没有GEA那般久远,但却是很多新西兰民众颇为喜欢的本土家电品牌。即便是被海尔收购之后,斐雪派克的用户也大多会继续选购该品牌产品。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希望能够成为全球高端厨电品牌的**位。据斐雪派克##执行官Broadhurst介绍,目前该公司有超过4000名员工,中国、墨西哥、意大利以及泰国均有工厂,市场从新西兰拓展到澳洲、中国、新加坡、阿联酋、太平洋群岛。
海尔不断以收购外资家电品牌的方式延续着全球化的梦想,能否成功还需要看*终的文化融合和市场拓展效果。作为海尔的竞争对手,美的则选择了另外一条实现国际化的道路,或者说是转型之路。
就在海尔召开品牌发布会的同一时间,美的在距离上海中心不到一公里的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公布了*新的2017年发展战略。
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将新美的定义为一个**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而在去年,美的的关注点还聚焦于未来智能生活。
美的
公司的基石由很多核心零部件组成,例如在传统的家电和暖通空调领域,我们有压缩机、电机、磁控管等,在新兴领域运动空气器,编码器,驱动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黏合剂,三大支柱家用电器、暖通空调和机器人、自动化。顾炎民对美的的架构做了如上分析。
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是美的区别于海尔的*大不同之处。美的并没有像海尔那样通过收购成熟的家电品牌来加速国际化,而是选择进入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领域,实现整体业务向B2B延伸。尽管海尔也在山东胶州兴建了互联工厂,但更多服务于自身的家电产品制造。
去年5月,美的##提出拟以每股115欧元要约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在经历了德国政府口头反对,原库卡**股东福伊特集团反对后,美的集团*终斥资292亿元持有库卡的94.55%的股份。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公司之一,库卡不仅拥有百年历史,也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企业,在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的生产线上,都能找到库卡机器人的身影。
据记者了解,随着近几年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已经成为未来制造领域的趋势之一。这正是库卡所擅长的,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机器人综合制造能力以及丰富的下游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