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附件产业网

资讯

“抓技改就是抓创新” 鲁南机床的创新之路

中国机床商务网 2017-03-15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和活力。滕州市委书记邵士官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企业技改工作时强调,要牢固树立抓技改就是抓创新的理念。

  建于1952年的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现在拥有资产5亿元。

  新年伊始,滕州市开展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讨论,作为鲁南地区乃至全国行业佼佼者的这家公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鲁南机床党委书记张长伟说:学习了几个报告,为之一振,从字面理解,讲话非常朴实,没有空话;从内涵来讲,让我们知道了发展差在哪里、缺在哪里,需要我们突破什么、创新什么,更新了信息,理清了思路,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办法和出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家公司1500余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0余人,其中,##以上职称36人,工程师89人,##技师75人,技师192人,省##技师8人,枣庄市##技师10人。同时,这家公司被枣庄市总工会、省人社厅分别以个人名义成立了李鹤创新工作室、赵峰创新工作室。

  人才济济方能频频制造新的产品。这家公司的主导产品以车削中心及数控车床和立、卧、龙门式加工中心两大系列以及各类专用机床和高档功能部件为主的22个品种系列,产值数控化率达90%,产品打入军工、航天等高端市场,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也有了滕州元素。这家公司着眼国际化战略,在埃塞俄比亚承担了2000余万人民币的业务;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机床代理机构的合作,扩大与俄罗斯、捷克、墨西哥、巴西、荷兰、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份额。

  当下,工匠精神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更是离不开工匠精神。这个公司强化全员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细作风融入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量和质 的提升。公司注重培育鲁机工匠,通过开展技师大讲堂等活动,精心创品牌,精细做产品。

  1个全国劳模,4个省级劳模,12个市级劳模是这个公司的骄傲和自豪。其实,这并不是传说!公司总工程师李鹤的月工资是6000多元。记者问到:你作为##人才,如果有企业给你年薪几十万元或者数百万元时,你愿意离开吗?在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李鹤淡然一笑,说:我对企业充满着深厚的感情,叫去我也不去。不把企业搞好我也不甘心。爱的就是这一行!语言很是质朴,但却是那么感人。什么叫敬业?这就是敬业!

  技术改造,离不开强大资金的支撑。2017年,这个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元,增加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加工设备,提升产品制造和质量保证能力。今年,公司将开发新产品8种,申报国家专利15项,逐步实现高端、智能的国际化,进而实现产业化。

  凭借着经年累月地重视创新,这家公司荣获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等称号,同时还是省级重点技术开发中心、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省车铣复合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连续几年跻身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

  公司技术部部长白迪告诉记者:产品研发的途径主要是靠自身力量,靠大专院校联合研发,靠倾听用户的需求信息。近几年,公司承担了3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6项省重大科研任务,获得2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累计60余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品牌。这家公司通过品牌经营战略,落实精准制造理念,实施精品工程卓效工程等,特别是通过制定高于国际、接近日韩的《企业产成品验收标准》,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荣誉。

  这家公司近几年体制一直在变,不变的唯有创新。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员工们谈到*多的词汇就是创新。新的市场环境下,这家公司重新研究企业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在创新中进发。

  在一个车间,记者看到具有12项发明专利的微细结构智能精密装配线即将组装完毕,将在航天、兵器等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可以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新,让企业的前景更美好!

相关推荐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