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嘉定,目前已在嘉定镇街道、安亭镇、嘉定新城(马陆镇)、菊园新区、真新街道、嘉定工业区设立了6家社区创新屋。这6家创新屋都配备了合金木工组合车床、钻铣床、雕磨机床、数控铣床等。数控机床已走进市民的生活中。
其实,科创不应只是寥寥几个科学家、企业研发人员的事儿,每个人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嘉定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便于人们把天马行空的创新想法落到实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数年前市科委就启动了本市社区创新屋的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家社区创新屋。
椅子是柴油桶改造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机床、铣床,工业风十足,犹如一个现代化工厂。一群中学生正在辅导老师带领下有模有样地干着木匠活,拿着特制的木板,按照画好的线条在机床上切割、打磨;还有的学生正在3D打印机前认真设计自己想要打印的物品虽然开放时间并不长,但位于嘉定工业区汇旺社区内的这个社区创新屋已吸引了不少人,每周二到周六的常规开放时间里,总有不少社区居民过来捣鼓各种工业设备,体验高科技产品。
嘉定工业区社区创新屋正在搞活动。
微型机床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社区创新屋嘉定区目前有6家,社区居民可利用社区创新屋的场地、设备和相关服务改造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实践自己脑洞大开的想法,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新。
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搞科研
说到科技创新,可能不少人觉得太高大上,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其实,科创不应只是寥寥几个科学家、企业研发人员的事儿,每个人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嘉定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便于人们把天马行空的创新想法落到实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数年前市科委就启动了本市社区创新屋的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家社区创新屋。
在嘉定,目前已在嘉定镇街道、安亭镇、嘉定新城(马陆镇)、菊园新区、真新街道、嘉定工业区设立了6家社区创新屋。这6家创新屋都配备了合金木工组合车床、钻铣床、雕磨机床、数控铣床等,有的还结合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增添了桌面级3D打印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投影机等相关设备。6家社区创新屋均配有具备指导资格的老师,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00天。
大部分耗材和设备可免费使用
日前,在位于嘉定南大街272号的嘉定镇街道社区创新屋里,记者看到屋子被划分为4个区域:微型机床、车床、钻床、铣床等切割设备在基础区内有序排列;3台3D打印机被放置在拓展区;提高区内摆放着AR地球仪、可编程机器人等设备、材料和用具;学习交流区内的圆桌和投影仪幕布则主要用于科普教学。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由专业的指导老师和科普志愿者负责组织指导,居民可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渠道报名参与。嘉定镇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益嘉介绍,创新屋内的耗材和设备均为公益性质,大部分可供居民免费使用,少数会收取部分材料费。现在流行3D打印,居民有好的创意的话,只要在电脑上建好模型,就可以拿到创新屋里来打印。 3D打印的玩具汽车在跑道上奔驰、手机对准地球仪后在APP界面出现了3D实境、一块木板经过切割打磨变成栩栩如生的模型在社区创新屋,只要你脑洞够大,这些都可以做出来。除了统一的基础配置,嘉定的每家社区创新屋各有亮点,如安亭镇独有的车模拼装、四驱车改装及竞速等项目,突出了其汽车城的特质;菊园新区注重手工DIY缝纫技术的制作和推广;嘉定镇街道则侧重于高新科技的体验和互动。我们*近新引进了一批3D打印笔,比3D打印机的体验性更好。另外还有一批可编程机器人,编程后可通过手机进行实时操控。李益嘉告诉记者,为了便于更多居民体验高科技,嘉定镇街道、菊园新区、嘉定新城(马陆镇)的社区创新屋还设立了分站点。
或将打造嘉定社区创新屋联合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创新屋体验着将创意落地的愉悦。近年来,嘉定区科委、科协和宝山、普陀、虹口、青浦的相关部门共同举办西马特杯创意制作大赛,全程参与人数累计已达近万人。
参与创新屋的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前孩子总问我,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到底有什么用?编程机器人到底是啥样的?到底什么叫3D打印?现在通过亲手实践,孩子了解了其中原理,对课堂学习大有裨益。 嘉一联中八年级学生周瑜暄的妈妈告诉记者。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瑜暄参加了一次社区创新屋的活动,之后就对创意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瑜暄告诉记者,自己*得意的作品是和指导老师一起合作的南浦大桥木质模型,还原了南浦大桥和环形立交的整体样貌,还参加了第四届西马特杯创意制作大赛。虽然没能拿到名次,但动手的过程令人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知识。
嘉定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嘉定镇街道、嘉定工业区社区创新屋已经开始尝试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用政府购买服务、接受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拓展社区创新屋的专业工作团队。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引入第三方来运行社区创新屋并制定相应评估和考核机制,同时要加强各社区创新屋之间的交流,准备打造嘉定区社区创新屋联合体,设轮值盟主,不定期组织交流培训活动,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提升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培育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