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附件产业网

资讯

大连机车厂:与大连城市同龄 谱写中国机车历史的华彩篇章

中国机床商务网 2017-02-14

  大连机车与大连城市同龄,已走过118年的光阴。大连机车厂,这座中国铁路史上*具传奇色彩的工厂,以其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被誉为中国机车的摇篮,谱写了中国机车历史的华彩篇章,铸就了中国机车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1903年工厂全景

  1956年9月18日,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我国**台和平型蒸汽机车

  1969年9月26日,**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在大连机车厂诞生

  原存放在大连运用车间库房内的亚细亚号机车

  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锯齿状屋顶的车间

  械五车间内

  铭记:百年机车的曲折和辉煌

  大连机车厂前身为俄国侵占时期的东清铁路机车制造所。1899年7月,俄国着手修建达里尼市**期工程。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作为首期工程的组成部分与达里尼市同时开始兴建。1903年,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开业,成为中国*早的铁道工厂之一。

  1906年9月,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接管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改名为大连工场。1907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正式接管工场,并于次年把大连工场移至郊外的沙河口重建,改称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据说工场内部结构是按照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工厂设计的,以铁路工厂而论是极其宏大的,是当时国内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机车工厂,也是亚洲有数的大工厂之一。

  1914年工厂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924年生产出轴式为1-4-1的米卡拉2型大型蒸汽机车。1934年生产出轴式为2-3-2的太平洋7型蒸汽机车,该型机车牵引了当时*###的**高速列车亚细亚号,*高测速为130公里/小时,远远**于当时世界上所有火车。该型机车采用*新的流线型设计和自动加煤机系统、给水预热装置,代表着当时*科学、*先进的客运动力机车。1943年3月1日,亚细亚号在满铁线上消失。亚细亚号蒸汽机车现存两辆,陈列在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人在撤离工厂时留下一句话:这里将来只能种高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中国员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在1948年恢复了生产。他们修好的蒸汽机车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那时候,工厂里弥漫着产业工人炽热的报国情怀。

  为了发展铁路事业,铁道部于1953年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蒸汽机车,这项重大的任务交给大连机车厂。一批大学生来到了大连,大家立志要造一台争气机车,给咱中国人争一口气。经过1年零8个月的日夜奋战,一道道技术难题啃下来,一个个部件造出来。1956年9月18日,中国**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和平型蒸汽机车研制成功了,并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从此结束了中国人自己不能设计蒸汽机车的历史。

  1965年,大连机车厂实现了由制造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历史性转变,成为我国**个内燃机车制造厂。1969年9月26日,**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在大连机车厂诞生,1974年,大连机车厂批量生产东风4型内燃机车,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设计制造大功率内燃机车的历史。

  大连机车厂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一家既能研制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又能够研制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和城轨地铁车辆的企业,内燃机车产量居同行业**位。

  遗存:机车工业发展的见证者

  大连机车厂虽经历了6次大规模的改造,仍保留部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机械五车间,是担负工厂敞车转向架、轮对、车钩和内然机车轮对加工组装及柴油机部分零件加工等任务的机械加工车间。前身为日本侵占时期工厂的台车职场,1911年9月8日落成,建筑面积3517平方米,车间建筑在设计上受到当时西方新建筑的影响,率先使用了当时具有先进理念的钢筋混凝土锯齿形屋顶。车间内1932年制造的日立牌压力机依然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机车车间,该车间是内燃机车生产的总组装车间,前身是沙俄侵占时建立的机车组装职场。车间建筑为1908年兴建,建筑面积2373平方米,原为红砖建筑,后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内有1919年、1925年安装的150吨、100吨吊两门,均系美国生产。

  动力车间,该车间是动能生产供应的辅助车间,前身是日本侵占时期工厂的动力室,1911年3月落成,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车间内保留有当年使用的一台5吨吊车,1932年由美国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生产。在动力车间另一厂房内还保存了1919年日本大西铁工所生产的车床、1938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铣床有限公司生产的铣床、1958年沈阳第二机床厂生产的钻床、1957年沈阳**机床厂生产的车床等。

  特点:岁月的洗礼更见光华

  沙河口铁道工场是当时国内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机车工场,当年生产的机车接近世界水平。现存有价值的厂房建筑多是在20世纪初建厂时陆续建造的,当年在设计、建造这些厂房建筑时满铁当局颇费了些心思,而且多年来这些厂房建筑一直在使用,并不断维修,因此建筑结构坚固。

  遗址群中的厂房建筑在设计上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较多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如1911年建成的机械五车间率先使用了钢?混凝土锯齿形屋顶,车间内部采用了铆接工字钢架结构,可以看出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工业社会结构造就了一批适合巨大机械制造的宏大建筑空间。部分建筑遗产采用了大跨度钢架梁柱、中性化的使用结构,较高的楼层空间和良好的采光方式,显示出其工业建筑良好的空间适应性,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容易地改作他用。

  建议:改造为大连文化创意产业园

  工业遗产与文物古迹保护有所不同,不仅要使旧建筑留存下来,*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利用这些工业文化资本,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重新拥有活力,从而让其周围的历史环境复苏。因此有的工业遗产不能单纯保存,而是要创造性地再利用。建议将机械五车间厂房进行功能改造,将有历史价值的机器设备原址保护展示,并保留有特点的工业元素,将其改建成大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可以吸引创意类、艺术类、时尚类的企业入驻。让这里既充满工业文明的沧桑韵味,又流露出现代文化的气息,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在这里互相碰撞,激发灵感和创意。

  (原标题:百年机车与大连城市同龄)

相关推荐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