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百度大数据、西门子、华为等在内的一批高端制造项目成功落地,海尔、阿里、凤凰网等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华中数控、浙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将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强劲能量。
目前宁波从事机器人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应用服务的企业超过100家,已初步具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能力,一批甬字号智能机器人企业正遍地开花。
圆珠笔头火了。近段时间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的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宁波贝发集团与合作伙伴太钢集团联合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质量稳定,性能优异,打破了我国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这一消息立即被广为转载,无数朋友圈被刷屏。
宁波制造强劲转型 全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标杆
几乎在同一时间,慈星股份凭借曾获得74项发明专利的支持工业互联网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摘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贝发集团、慈星股份等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宁波力量的生动实践,正是宁波勇毅奋进,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有力佐证。
去年6月17日,宁波凭借禀赋优势、突出改革创新,从30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全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此后半年多,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建立1+X政策体系,启动建设重点项目平台,专项试点示范风生水起,智能经济御风起舞;全市制造业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提升,由宁波制造到宁波创造、宁波速度到宁波质量、宁波产品到宁波品牌的转变不断加速。
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0%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快于工业平均水平。
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建设合力加速形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之于宁波,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随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大科学决策,指明了宁波制造的出路和方向。
历时一年努力,全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终花落宁波。去年10月,作为创建工作的三大统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行,另一个重要文件关于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扶持政策意见正在修改完善。
依照三大统领性文件的具体要求,市经信委联合相关责任部门研究编制了15个三年行动计划。各区县(市)也陆续出台了一批配套文件,其中江北区、余姚市配套文件已发布实施。
总体来看,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文件为###,《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为指导,各地配套实施文件为支撑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形成,今年我们将从规划制定全面转向规划落实。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
目前,金融支持工业二十条已经出台实施,三年内实现工业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超过30%;总体扶持政策、集成电路专项政策已经完成意见征求,并将于今年全面实施。
顶层谋划掀起了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波高潮,也让宁波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合力变得更加强大。金融、教育、国土、经贸等机构加速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10多家金融机构设立制造部,通过改革创新,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服务产品、深化金融服务等方式,全力支持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的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及企业发展。宁波职业教育提出为中国制造2025潜心造匠。去年全市38所中职学校新增8个专业,涉及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升级改造100个专业实训设施项目,为传统专业添上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双翼。余姚、慈溪两地相继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试点。目前成功弹性出让土地5宗,降低成本1834万元,大幅降低了企业初始用地成本。
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平台建设硕果累累
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通过创新###和带动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应有之义。
去年11月,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标志着该创新中心建设即将全面展开。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产业资本等共同注册成立企业法人,通过政产学研用资紧密结合的跨界协同创新方式,开展石墨烯产业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投资链的三链融合,成为宁波石墨烯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